人民银行:截至8月31日,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1000.4亿元

人民银行官方微信今天发布刊登了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文章。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数字…

人民银行官方微信今天发布刊登了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文章。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店铺数量超过560万家。

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各项工作,坚持人民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经过理论研究、闭环试验、开放试验三个阶段,推动数字人民币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目前,人民银行先后选取15个省市部个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综合评价确定10个指定运营单位。 数字人民币双运营架构等顶层设计已经通过全方位测试,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 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和竞争优势机制,不仅有效调动了市场机构的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了多种可在线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 2022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消费”“抗疫”“低碳旅游”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多次开展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了社会消费次补充和潜力释放。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亮相,满足了场馆观众的移动支付需求,也为中外观众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创新支付方式。 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绿色出行将为实施“双碳”战略提供新线索。 许多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支持线上办理各类公用事业缴费,利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退税、医保月结专项资金、困难群众帮扶资金、“专精专新”企业帮扶资金等。 此外,数字人民币服务深入县域农村,基于农产品销售、惠农补贴发放等特色场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

文章称,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持续推进。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基础产品供应。 通过“数字人民币”APP,方便地提供兑换、支付、钱包管理等服务,支持全场景数字人民币在线应用。 推出各种形态的硬件钱包,探索软硬件融合的产品能力,开发应对“无网”、“无电”等极端场景的功能。 发挥数字人民币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推出差异化的对公支付结算方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探索智能化产品APP。 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在建立支撑智能合约APP的生态方面具有信任优势、互通优势和后发优势,有利于提高交易透明度和资金管理智能水平,降低结算和合规成本。 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成功应用于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

三是完善无障碍抗衰老设计。 人民银行始终重视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消除“数字鸿沟”,践行普惠金融,把构建符合“人民性”原则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重要理念,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无障碍纳入全面规划。 根据数字人民币的特点,人民银行提出了“管理源泉、建立体系、可扩展、有温度”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并对软硬件产品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四是保护安全基础。 人民银行深入践行国家安全观,建立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将安全基础贯穿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 为确保技术先进性,人民银行不默认技术路线,坚持长期发展、持续迭代、动态升级的理念,采用竞争优势战略,支持稳态和敏感态双模共存,遵循多活、单元化、分散、松耦合结构设计原则指定运营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和技术优势自行选择该机构的技术路线,确保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并发性和各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试点以来,数字人民币工作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关于作者: 河北聚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