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公园成立一周年我国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开启了自然保…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开启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一年来,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新进展。

长江正源、黄河正源区域正式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生态系统真性、完整性保护得到提高。 羚羊、羚羊和野生动物的数量大幅增加。

大熊猫国家公园已整合拆除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管理的73个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局部种群联系和基因交流逐步恢复,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2%得到有效保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连通虎豹跨境迁徙通道,实现了野生东北虎、东北豹跨境觅食后在境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转变,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分别达到50只以上、60只以上,“虎啸山林”再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热带雨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近两年海南长臂猿新增3只,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到目前的5群36只。

武夷山地区正式纳入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实现武夷山自然生态系统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总体保护。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表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首批正式成立的5个国家公园,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根据计划,我国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唐小平说,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格局、生态功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典型景观分布特点,中国编制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个,选定了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80%以上的国家

据了解,目前原国家公园体制试验区和黄河口、秦岭、南岭、羌塘、克拉玛依等12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在积极建设中。 下一步,我国将在青藏高原构建国家公园群,积极、稳妥、有序地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关于作者: 河北聚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