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一周年的四川省区域做了什么工作?

2022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1周年。 在一周年之际,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省推进高质量大熊猫国家公…

2022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1周年。 在一周年之际,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省推进高质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工作,10月12日,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举行了新闻通气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 其中,四川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87.7%; 栖息着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国家公园内野生大熊猫总数1340只的91.6%。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目前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野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省份。 一年来,四川省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依法管制方面

四川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提出了加强四川省区域建设的意见。 推进《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制定,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初步审议通过的国家林草局优化配套《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建立空间布局、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同步的“林长+检察长”合作机制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探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警察大队和区域警务站。

解决历史问题

四川坚持先破后破、顺改,实事求是清理退出公园小水电,加快矿业权清理进度;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自然资源厅印发具体方案为: 2022年底前全面清理退出194件矿业权; 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结合印发小水电清理退出方案和财政奖补方案,计划分类分阶段退出273个小水电,已退出小水电97个。 省级财政专门安排9.56亿元奖金,支持小水电和矿业权退出; 省林草局将2363亩集体人工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组织实施核心区居民生态转移52人。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四川大熊猫重点生态廊道和野化归口基地建设,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雅安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 设置固定巡视通道663条,今年已开展巡视8万多人,监测野生大熊猫影像724次; 对拟入驻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棉九高速、夹金山隧道、引大济岷等国省重大项目,加强影响评估和专家论证,督促落实减排措施,努力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面

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2亿元,储备“十二五”重点工程17项; 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建设大熊猫小群体复兴研究开放实验室、放生基地、野外科研观测站等5处,建设巡视道路168.68公里,新建(改建)保护站点41处,设置标准化多功能智能界碑、界桩745处; 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组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文创专家委员会、创新联盟,深化与中科院等40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申报实施基础科研项目近300个。 推进数字化管理,启动“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探索四川共管体制,县级管理机构和村社、居民等成立40个共管委员会,选聘国家公园管理员1893名。 年度兑现非国有公益林补偿资金7463万元,启动野生动物事故补偿保险试点; 坚持“两业并举”,因地制宜建设入口社区,开展特许经营试点,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 举办数字国际熊猫节,支持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发展,每年体验当地生态100多万人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相/关/读/读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五个“最”

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介绍,与中国其他正式成立和试点的国家公园相比,大熊猫国家公园具有包括五个“最”在内的特殊性,分别是旗舰物种在国际上最受关注的

首先旗舰物种在国际上最受关注。 大熊猫是中新世末期传入的孑物种,数量少、分布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和“伞保护种”,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

而且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质地貌最复杂。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我国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交界处,是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已知该区域分布着川金丝猴、雪豹、羚牛、梧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 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跨越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秦岭五大山系,南北东西跨度均近600公里,海拔差近6000米,是全球公认的地貌最复杂地区之一。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构成了人为干扰活动最频繁、资源资产和最复杂的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先秦,四川省共有7个市(州)、20个县)、110个乡(镇),现有户籍居民4.25万人。 过去几十年,以采矿、水电、旅游等为主的资源依赖型、消耗型开发活动强度较大。 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集体土地5490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25%。 国有土地及其附属资源资产由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分别或交叉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这些特点增加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魅力,也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今年年底,四川区域将在

基本完成界桩、界碑、界牌设置

记者从昨天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年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区域界桩、界碑、界牌的安装将基本完成。

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表示,划定国界是推进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将国家批准的公园边界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向社会公众展示国家公园边界和管理地块。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眉山洪雅、绵阳安州等地率先启动公园打桩标准化试点,埋设界碑40个、界桩509个、功能区桩199个。

今年初,据国家林草局统一部警署消息,四川省全面启动此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勘界制图,全力推进打桩定标工作。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将基本完成界桩、界碑、界牌的安装。 从明年开始,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界桩、界碑、界牌标识,在电子围栏的语音、短信提醒下,清晰了解公园内、公园外; 哪里是核心保护区,哪里是一般控制区? 此外,相应的公园内医嘱、提示、警示标牌也将逐步规范设立。

关于作者: 河北聚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